为什么要“慎读”文献?没有准备的阅读,带来更多的是茫然…… 对科研工作者来讲,阅读文献,是一项基本技能!通过精读文献来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是他们日常学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或者说是一个需要坚持到底的学术习惯。
但是,在现实科研工作中,身边不少学术朋友,甚至是连笔者自己曾经或者当前遇到不少文献阅读困境,而这些困境或问题又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科研工作,因为这涉及到如何地摄取新的文献知识,以提高自身的文献知识储备。
因此,在日常的学术研究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小觑文献阅读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毕竟它也会发给我们一些困扰!然而,这些困扰是我们比较容易忽略的问题。 根据多年的阅读和工作经验,自己观察身边朋友的阅读习惯,笔者在此次推文中总结了大家在阅读文献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扰和问题。
1.即使在选择阅读,但不知道如何高效阅读……
在诸多情况下,很多朋友在选择阅读文献时,完全都是拿到文献就马上“嚼文字”。很显然,这样的阅读方式是非常盲目的,也是毫无效率的,而且还往往带来疲劳感和失落感!需要做到的是,我们拿到文献的第一步应该是了解它的“外貌”,包括它的框架结构、整个或每个部分篇幅,以及它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等一些比较粗糙的内容。然后,再开始有策略地阅读文献。
2.即便读完全文,但感觉没收获,没记住它的内容……
阅读完文献,没记住啥内容,感觉没收获!这也是笔者在最初涉足学术工作时也常常遇到的困惑。后来的经验告诉我,这可能是我们的必经阶段!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注意自己阅读的连贯性,持续阅读下去,而不是遇难而怯。
3.感觉阅读这篇文献挺难的,水平不够……
这是每个科研人员都经历过的事情!必须承认的是,有的文献笔者阅读起来也存在困难,比如新的方法论或者数理模型等。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有:相关理论知识短缺、方法掌握不足、没有心思(自信)攻克等。实际上,这都是个人主观原因,有的需要自己克服心理障碍,有的需要自己积累文献资料,有的需要摄取新的方法论。
4.囫囵吞枣般地阅读文献……
这类阅读者即便读完了文献,也还是一脑子的茫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看文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目的性,不思考、不斟酌、不停下来捋捋思路!实际上,这种阅读是最可怕的,不仅浪费了宝贵时间,而且还可能导致收获寥寥无几!看文章、看文献,最主要的是从别人的成果中获得自己的看法,学会批判他们,质疑他们,如果可以,甚至还可以做得更好,超越他们。
5.不做笔记,懒惰地阅读文献……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用在科研人的文献资料整理上,那是太合适了!然而,在阅读文献资料时,很多学术研究者太过于相信自己的记忆力,笔记也不做,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阅读习惯!笔者认为,在众多的文献成果中,总有那么些经典语录让你受益,你可以摘录下来,并标注它的出处。毕竟,随着文献阅读不断积累,以及学术之外的繁事干扰,脑子记忆总不是非常靠谱的!
6.每次读文献,往往碎片式地阅读,而不能一气呵成……
很多朋友在选读文献资料时,往往容易被其他事情所干扰,或者由于自己的执行力不够,甚至是惰性驱使,导致一篇小小的学术文献被切割成多次阅读。但是,每当下次阅读时,就已经全部忘记以前的内容了!显然,这是非常不利于读者理解问题和把握理论机理的。我们知道,文章故事的介绍一般都是一气呵成,逻辑链严密,这也需要读者拥有完整的时间来了解它,掌握其中的理论逻辑。
为此,笔者认为,没有准备地阅读文献,可能带来的困扰:越来越迷茫……通常来讲,正确的阅读方式应该是,拿到文献资料的第一眼就应该认识它的“外貌”,大概浏览一下它的布局、范式,通过粗略地浏览来心领神会地认识它;然后,带着质疑的思维、勤奋的双手笔记,再开始专注一气呵成地了解它,阅读它。必要时,我们还需要查阅一下其他工具书、方法论,来破解其中的方法疑难,以便利于自己掌握它们。
800万大学生都在用的免费论文查重平台
本文由PaperPP论文查重系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aperpp.com/news/7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