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Nature 杂志官网社论版块发出呼吁: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继续其致命性的传播,所有冠状病毒研究人员必须确保在这次疫情暴发中的工作能够迅速地公开和共享。
Nature 杂志认为,对研究人员来说,要做的很简单也很明确,那就是:
1,全力以赴了解和抗击这种传染病;
2,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做到最高标准;
3,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尽快公诸于众,并迅速共享给全世界。
去年 12 月首次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现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 5 日,国内累计确诊 24000 多例,超过 500
人因此而丧生,一些主要城市因为疫情被迫封城,在疫情爆发最严重的武汉市一批专门收治肺炎患者的医院也正在建设。
Nature 杂志指出,和医疗工作者一样,中国的科研人员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争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流行病学家正在努力更新对病例数的估计,病原体的基因组样本正在测序,结果正在共享。
2 月 3 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石正丽团队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张永振团队在Nature 发表两篇论文,两支研究团队证实,新型冠状病毒与 SARS 病毒较为相似,而且有证据显示它源于蝙蝠。
其中,武汉病毒所团队对少数患者的病毒基因组样本进行了分析,这些患者全部来自武汉的一个海鲜市场——已知第一批确诊病例便来自这里;复旦大学的团队则对该市场一位受感染工人的病毒样本进行了测序。
Nature 杂志认为,现在的首要任务,是阻止病毒的传播,并帮助那些受影响的人。这包括了解病毒如何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增加诊断设备的供应,加快疫苗的研发。
除此之外,Nature 杂志认为,对于公众质疑是否延误了拉响警报的时间,如果我们要为下次吸取教训,诚实地回答这个问题是必要的;改善对野生动物市场的监管也至关重要,因为松懈的监管增加了新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风险;必须拨出资金,在最贫穷的国家加强疾病监测——这也是世卫组织宣布该病毒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
在发现疫情的最初几天,Nature 及其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与其他出版商、资助机构和科学学会联名签署了一项共识声明,确保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研究数据和结果能够尽快得到共享。
在声明中,各方承诺共同努力确保:
所有发表的与疫情爆发相关的同行评议研究,立即实施开放获取,或者至少在疫情爆发期间可免费使用;
所有与疫情爆发相关的研究成果在向期刊投稿时,由期刊在知会作者的情况下,与世界卫生组织立即分享;
在期刊发表之前,相关研究成果通过预印本服务器发布,或者通过能让论文在同行评议前即可公开获取的平台发布,并提供有关基础数据可获性的明确声明;
研究人员尽可能快速和广泛地分享与疫情爆发相关的临时和最终研究数据,以及实验步骤和数据采集标准,分享范围包括公共卫生和研究机构及世界卫生组织。
此外,施普林格·自然还从旗下期刊中整理了最新发表的与冠状病毒研究最相关的论文,并与相关评论文章和书籍一起汇总于这个专题网页。该网页将持续更新,其中的所有内容可免费获取。
专题页面链接:https://www.springernature.com/gp/researchers/campaigns/coronavirus
“病毒泄露”阴谋论
随着疫情的持续发展,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各种阴谋论也随之出现。网上不断有各种版本的流言,或多或少都把此次疫情的发生与国内科研机构的实验室病毒标本泄露关联在一起。
实际上,有关病毒起源的各种阴谋论猜测,也并非“空穴来风”。
2015 年 11 月 9 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传染病学家 Ralph Baric 团队在Nature Medicine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研究人员使用 SARS 冠状病毒骨架和来自中华菊头蝠的 SHC014 冠状病毒表面蛋白,进行工程化改造,在实验室创造了一种杂交冠状病毒,可以感染人的呼吸道细胞并能引起小鼠疾病。
1月31日,印度理工学院 9 名研究人员在预印本网站 bioRxiv 发表论文,声称在 2019-nCoV 突刺蛋白中发现了 4个插入物与艾滋病病毒-1 gp120 和 Gag 高度相似,由此推论新型冠状病毒为人造病毒的可能性大于自然进化的可能性,暗示该病毒可能来源于实验室。
冠状病毒
虽然不少研究者对这两项研究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和质疑,但由此引发的各种猜测也迅速刷爆朋友圈。
2 月 2 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在朋友圈说:“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大自然给人类不文明生活习惯的惩罚,我石正丽用我的生命担保,和实验室没有关系。”印度研究人员也已将上述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实验室的论文撤稿。
双黄连一夜爆红,其它中成药各种不服
在疫情形势愈发严峻,所有人都紧绷神经的时刻,1月31日深夜,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通过媒体发布:该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此消息一出,不仅让恐慌中的群众瞬间惊醒,也让一个原本普普通通的中成药,冲上热搜。
但是,几乎在第一时间,质疑声也铺天盖地。虽然目前有一些初步证据提示双黄连口服液可能能够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并正在开展研究,但目前尚无有力的临床试验证据,证明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
一个体外细胞试验结果,被描述为“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连各种非专业的网友都指出,是不是向培养皿里倒点醋,病毒挂了一批,也可以宣称醋能治疗新冠病毒?如此说来,各种不服的不止中成药,油盐酱醋茶也都有话说。
双黄连口服液
面对质疑,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闻发言人2月1日再次表示,由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1月31日向媒体提供的《上海药物所、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一文,内容是准确无误的。
“这一结论是基于实验室体外研究的结果。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室体外试验证明,双黄连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作用,下一步还需通过进一步临床研究来证实。我所提供的稿件中也提到目前正在开展临床研究。“
不过,这场争议也让广大网友再次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尊重常识,是多么的重要。
为抢发论文隐瞒疫情?
1月29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新论文引起了极大关注,这篇由来自中国疾控中心以及其他研究机构研究者完成的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武汉的早期传播》的论文,提供了详细的疫情早期425名患者的流行病学数据。
这些数据的发表,可以说为疫情防控和全球科研工作提供了巨大帮助,但万万没想到,一场巨大争议也由此引发。
1月30日,浙江大学教授、科学作家王立铭通过微博分析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认为从1月初头几天,病毒就已经出现人传人的迹象,从而质疑中国疾控中心未及时披露数据。
的确,上述论文中确实有证据显示,自2019年12月中旬以来,病例密切接触者之间已经发生了“人传人”现象。而论文得出的结论与此前武汉卫健委官方发布消息有较大出入,武汉卫健委在1月11日仍表示,“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
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声讨,中国疾控中心 31 日作出回应,表示论文是根据截至 2020 年 1 月 23 日上报的 425 例确诊病例(包括 15
名医务人员)所做的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在论文撰写前已向社会公布。
虽然最终此事得到了合理解释,但围绕疫情防控论文发布的争议却没有停止,有学者抱怨,一些共享的数据被其他研究机构“抢发”论文。
为此,科技部发出通知,要求各有关攻关项目承担单位及其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
通知中还要求,科技人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大局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发挥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加强有关实验数据、临床病例、流行病学统计等数据、成果的开放共享,共同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技应对工作。
无症状传播论文闹乌龙?
1月30日,一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论文针对德国率先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四例患者进行了讨论,其中一个分析结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即便感染者还没有表现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他们依然可能具有病毒传染性。
如果无症状患者具有病毒传染性,那么无疑为整个疫情防控工作增加更大的风险和挑战,病毒的蔓延也将更加难以控制。
此前,中国研究人员曾认为无症状的人可能会传播病毒,但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而这篇文章的出现,不仅证明了这一假设,也极大增加了全球民众的恐慌。
然而,正当所有人都将无症状患者具有传染性作为肯定结论的时候,Science杂志昨天发表一篇文章,指出无症状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论文信息并不准确,其结论也因此存在着巨大漏洞。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论文描述,1月20日至21日,一位从上海来访的女商人抵达慕尼黑附近,她拜访了当地的一家公司,并导致了随后的感染病例。
然而,直到该论文发表,研究人员都没有与上文提及的上海女商人进行直接沟通。作者称该女士在德国“并无任何症状”的信息,是来自于四位感染病例口中的描述。
随后,Robert Koch
研究所(RKI)和巴伐利亚州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局致电该女士,却获知其停留德国期间的确出现了相应症状。这与论文结论所依据的事实严重不符。
目前,Robert Koch研究所已经发函至《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澄清了这一重要事实,除此之外,还向世卫组织及其他欧洲伙伴机构通报了这一最新消息。
武汉病毒所抢注美国药物专利?
1月30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告了美国首例确诊患者在病情加重的情况下,以“同情用药”的原则使用瑞得西韦一天后,病情出现明显缓解。虽然是临床孤例,但已经让大家对瑞得西韦寄予厚望。
瑞得西韦(Remdesivir)是吉利德生产的一种实验药物,此前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瑞得西韦证实了对非典型性肺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病毒病原体均有活性。
瑞得西韦有效缓解病情的消息出来后,中国卫健委专家组提出方案、申请绿色通道,与吉列德公司直接展开联系。据悉,2月4日下午,吉利德免费提供的实验性药物瑞德西韦已经送达中国。在中日友好医院的合作下,科研人员们正以最快速度对这一药物开展三期临床实验,以期破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然而2月4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官网消息称,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联合研究,在抑制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药物筛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其中文章中还表示:“对在我国尚未上市,且具有知识产权壁垒的药物瑞得西韦(Remdesivir),我们依据国际惯例,从保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在1月21日申报了中国发明专利(抗 2019 新型冠状病毒的用途),并将通过PCT(专利合作协定)途径进入全球主要国家。如果国外相关企业有意向为我国疫情防控做出贡献,我们双方一致同意在国家需要的情况下,暂不要求实施专利所主张的权利,希望和国外制药公司共同协作为疫情防控尽绵薄之力。”
这便有了一大早“瑞德西韦专利被武汉病毒研究所抢注”的刷屏新闻。
不过,据多位资深医药行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道,武汉病毒所获得的不是药品结构专利,也不是药品合成专利,而是一个运用专利。运用专利吉利德公司并不会去申请,因为瑞德西韦的适应症目前只在中国爆发疫情中需要大量使用,吉利德自身没有临床的资源。
在第一财经的报道中,广州知贝医疗服务儿科医生欧茜认为,在国家紧急状态或为公共利益,就算有专利保护,也可强制许可。只要吉利德未向中国申请,武汉病毒所的做法在法律上确实没有毛病。只是行文不提吉利德,在这个时点让人感觉略显尴尬。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307-x
https://wellcome.ac.uk/press-release/sharing-research-data-and-findings-relevant-novel-coronavirus-ncov-outbreak
800万大学生都在用的免费论文查重平台
本文由PaperPP论文查重系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aperpp.com/news/21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