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研即将开始,这个时候考研大军们应该都在刷题和被题吧,特别是政治科目让人头疼,下面paperpp论文查重系统就为大家整理了考研政治大题的套路技巧,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参考!
考研政治各科答题模板
马原
【命题规律】
1.马哲部分主要考辩证法和认识论,唯物史观考得少。
2.很少考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部分。
3.紧密联系社会热点,紧扣中央精神和考试大纲变化。
【答题模板】
第一步:先写……认为:
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
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第二步:写出原理并指出方法论意义。
第三步:结合原理分析材料,概括材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或摘抄材料。
第四步: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写几个原理【多写不扣分】。
第五步:如果实在不会就写以下几个万能原理。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六步:下结论,只有按照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导,正确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才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毛中特
【命题规律】
1.主要考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2.原因类和意义类问题较多。
【答题模板】
1.原因类问题答题模板
(1)中国国情,性质,基本制度……决定的。
(2)生产力发展需要,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市场经济需要。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4)从经验总结出来的——革命经验,现代化建设经验,他国经验……
(5)最重要一条: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意义类问题答题模板
(1)哲学方面:党制定执行正确方针、政策、路线的理论基础、根本依据;有助于克服各种错误思想。
(2)……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现代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4)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大计。
(5)最重要一条:有利于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
史纲
【命题规律】
1.主要考“四个选择”: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
2.具有纪念意义的重事件是命题的焦点。
【答题模板】
1.“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答题模板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没有提供现成的发展模式,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找到了革命的三大法宝,完成了三大改造,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改革开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
2.“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答题模板
(1)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紧密联系群众,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2)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合作化”的道路,完成了三大改造的历史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物质和制度基础。
(3)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改革开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3.“为什么选择选择社会主义”答题模板
(1)资本主义方案行不通。
(2)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是中国的优越性所在。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解放了生产力,使劳动人民成为了主人,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4.“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答题模板
(1)基于历史发展规律,对外开放交流是人类发展的大势所趋。
(2)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3)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
思修
【命题规律】
1.紧扣中央精神和社会热点。
2.以道德模范命题,弘扬正能量。
3.有时思修与法基结合命题。
【答题模板】
第一步:从道德角度,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社会道德,加强公民道德,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
第二步:从法律角度,国家要加强立法,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健全……加强公民法制意识,加大对……行为的惩罚力度。
第三步:从制度角度,完善相关制度,健全……
第四步:从我自身角度,要从小事做起……
时政
【命题规律】
1.命题方向:与中国相关的重大国际热点。
2.考试重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合作共赢大国外交及其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3.设问角度:原因、影响(意义)、措施。
【答题模板】
1.原因类答题模板
(1)主观原因:中国将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2)客观原因: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3)现实原因: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2.影响(意义)类答题模板
(1)对当事国的影响(意义)
(2)对所在地区的影响(意义)
(3)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意义)
3.措施类答题模板
(1)政治: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安全: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经济: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文明: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5)生态: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析题的答题模板
1.意识的能动性作用原理
【意识的自觉性让活动具有创造性,进而指导实践、控制人的行为。以下这些就是意识的能动性作用原理,我们必须要会写的几个得分句】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原理
【特别重要・是核心得分句,必须完整地下来】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基础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自然规律的存在制约着人类的实践活动。
人可以在认识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地改造自然,同时改造自己。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当我们在做题时,如果读到材料中有体现出“尊重客观规律办事”或者说“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去分析问题、去创造”。有这类的话,我们一定要写以下这些文字。】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第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怎样发挥好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当我们在做题时,如果阅读到材料中故事的主人公做的事情有以下这些情况:
看问题一分为二,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优势变劣势、劣势变优势,优点变缺点、缺点变优点等等。甚至还包括差异中谋求共识、求同存异。类似于这些故事,我们一般都要写这个原理。它是辩证法板块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高频考点原理,几乎每三年就有两年要涉及到这个原理】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两种基本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也是在考试当中,哲学部分经常喜欢出论述题的一个重要原理。当我们在做题时,阅读到题干材料主人公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举一反三。类似于这些故事,我们往往要写下以下这些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简单来说可以表述为“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往年这个原理一般不是分析题的重点,今年考研政治有一个重要的热点词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极有可能与哲学联合起来出题,而新发展阶段的理论中体现的哲学原理就跟(量变、质变)是有关系的!】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相互区别:
量变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而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而质变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相互联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7.矛盾的不平衡发展原理
【当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如果读到材料中的故事出现了这样的一些情况:某个事情分两个方面,有好有坏,但好的方面是主要的;或者说我们要做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有轻重缓急,我们现在着急做的是某一个事情,其他的事情可以往后放一放。类似于这些故事,我们都可以写到这个原理,它是得分的。】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8.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原理
【在做题的时候,如果读到材料中的主人公出现了这样的一些情况:比如他的认知仅仅只是从书本出发,仅仅只是读书获得的认知,他不出去了解情况,不去调查研究而获得了错误的认知。或者他不调查研究,仅仅只是从自己的主观想象出发,不符合事实地从自己的主观想象出发,获得了错误的认知。类似于这样的一些故事,我们都可以用这个原理去批评他。与此相反,如果故事中的主人公深入实际情况,他去调查研究,从实践中获得了真知,我们同样也是用这个原理去表扬他。】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产生的。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一个人的知识,不外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就知识的本原来说,任何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源头活水。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不是为认识而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为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9.认识的影响因素
【当我们在做题时,如果读到材料中的故事,有这样一些情况:在我们获得认知的过程当中,科学理性的思维很有用,但是一些以艺术形式存在的想象灵感也很有用。类似于这些故事,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原理。以下为原理的核心得分语句】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预见作用等。
理性因素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等特点的联想、想象、顿悟、灵感等认识形式也属于非理性因素。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激活作用、驱动作用和控制作用。
10.认识的两大规律
【当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如果读到材料中的故事,有这样的一些情况: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知只有一次是不够的,还要进行再认知,反反复复以至无穷。举个例子:我们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后来被分开了;我们认为电子是不可再分的,后来分开了;我们认为夸克是不可再分的,现在也分开了。类似于这样的故事,我们往往用这个原理进行作答。】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可以成功上岸!更多资讯,可以关注www.paperpp.com
800万大学生都在用的免费论文查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