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论点如何提炼?
论点应当在论文写作列举框架时就应当提炼完成,首先要熟悉论文选题,在心中、电脑或纸上列出粗糙的框架,框架内就包含了论点,然后根据后面写作的需要,将论点提炼成间断的句子或短语。
列粗糙框架:论文应当包含引言、正文、案例、小结、参考文献。引言简要介绍,然后引出你的论点。
2.我们最常用的论证方法是列举事实论据进行举例论证,列举道理论据进行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那么如果将论据融入论证行文中而不显突兀呢?
直接引用法:将需要引用的句子大体上不作改变,然后为之写好前文和后文,以引用的部分作为中间部分,如此则不显得突兀。优点是简单好用,能让读者明确知道哪里是作者自己写的,哪里是引用的。缺点是显得比较生硬,如果大段、多文献连续引用,显得作者没有自己的思想。
间接化用法:在领会参考文献的意思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论证需要,将其意思总结出来,用自己的话表述,即是化用法。优点是能保持自己一贯的行文风格,读起来非常流畅,不生硬,缺点是难度比较大,对阅读量要求高,读者不容易弄清楚哪里是作者自己的,哪里是引用的。
引用化用混合法:顾名思义。优点是标记较为鲜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行文流畅;而且难度适中,比全部化用更容易掌握。
三种方法变换示范:
直接引用法:
风邪携裹痰饮上犯扰乱蒙蔽清窍导致眩晕之论为历代医家广泛认同。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了痰饮致眩的观点。宋·严用和在《济生方》中也谈到:“七情所感,遂使脏气不平,郁而生痰,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晕。”朱丹溪亦在《丹溪心法》中提出“无痰不作眩”的观点,因此高血压病眩晕的治疗需化痰。临床上化痰需要根据病情变化辨证治之。
间接化用法:
历代医家广泛认同风痰袭上,或扰乱、或蒙蔽清窍导致眩晕之论,前有仲景“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金匮要略》)”之言首论心下痰饮可致目眩,后有严用和“七情所感,……郁而生痰,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晕(《济生方》)”明确痰气交阻而上逆致眩之病机,拓展了痰饮致眩的病机范围。正因为“无痰不作眩(《丹溪心法》)”,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病眩晕需从化痰入手,根据是否夹杂他邪之病情变化而辨证治之。
直接间接混合法:
风邪携裹痰饮上犯扰乱蒙蔽清窍导致眩晕之论为历代医家广泛认同。首次提出痰饮致眩的《金匮要略》言:“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又道:“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亦断言:“无痰不作眩。”痰饮本在心下中焦,何以上清窍而致眩?严用和认为“脏气不平”,其气上逆,易生内风,痰饮“随气上逆,令人眩晕”,阐明痰饮与风邪交阻上蒙头面清窍致眩的详细病机。因此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病眩晕当痰气兼顾,化痰之余,观五脏之气,“定其血气,各守其乡”,随病情变化辨证治之。
800万大学生都在用的免费论文查重平台
本文由PaperPP论文查重系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aperpp.com/industry/7199 .html